kechixufazhan3-951.jpg kechixufazhanph1-381.jpg

责任行动

资本为笔 绘就生物医药创新的“从0到1”

2025-11-17
分享

01.jpg

近年来,上实集团正依托基金等创新资本工具,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链接,积极在前沿领域从“0到1”孵化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持续培育更多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为上海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重要引擎。上实资本作为上实集团基金管理的统一平台,已累计投资项目近60个,撬动总社会资本超270亿元。

破釜沉舟的选择  在科学无人区播撒希望

在上实资本的办公室里,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总裁郭秋杉正翻阅着一份来自复旦大学科研团队的临床研究报告,密密麻麻的数据中藏着一个可能改变肿瘤治疗格局的新发现。“我们这个基金是专注生物医药早期投资的平台,需要在科学的无人区找到希望,重新定义产业资本的价值。”郭秋杉说道。

2021年,当国内生物医药投资聚焦于成熟靶点的快速跟进时,郭秋杉作出了一个前瞻性的投资决策——将首笔投资投向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许杰团队发现的原创肿瘤免疫新靶点 CD3L1。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颇具风险,因为CD3 靶点的天然配体尚未得到确认,科学界对其机制认知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团队看到了更深层的价值:“许杰研究员对肿瘤免疫检查点的理解非常深入,他的发现可能为那30%对现有免疫治疗无响应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这个投资决策的背后,是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团队长达数月的深入调研。他们与科学家反复讨论靶点的科学价值,组织专家论证临床转化的可行性,项目产生突破性进展,CD3L1 项目产品在中美两国拿到临床注册批件,成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相关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Cell》杂志。

02.jpg

孵化的温度  全程陪伴科学家跨越死亡谷

在上实资本的投资哲学中,资本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数字,而应该是有温度的支持者。这一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家毓的靶向端粒基因疗法项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大多数投资机构 还在观望这个颠覆性发现时,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团队已开始了全方位的孵化支持。

专利布局是第一道难关。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团队引入国际顶尖的知识产权团队,为其申请高质量的专利保护,不仅覆盖端粒保护的核心机制,还针对可能的衍生应用进行延伸保护。

临床转化是更大的挑战。为让实验室发现尽快惠及患者,团队助力该项目在上海东方医院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在病人身上得到安全性验证,获得突破性疗效的数据。

03.png

共生的智慧  与被投企业携手共荣共生

创新药研发是一场马拉松,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是相互支持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转化基金利用自身的管理优势,为初创企业规划科学治理结构与产品管线,并高效、扎实推进里程碑实现。只有公司不断地往  前发展,实现价值的持续增长,基金才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实现有回报的退出。

当资本与责任相遇,便有了CD3L1靶点的破茧成蝶,有了心衰治疗的曙光初现,也有了上实集团在高质量发展路上,那一个个带着温度的脚印。